联系电话
副经理室:0731-28464570
综合部:0731-28463931
工业气体:0731-28465815
传真电话:0731-28447608
E-mail:zzjfqt@126.com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田心株洲电力机车厂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请随时和我们联系或直接发信件至邮箱。如果您对九方气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经过投诉也未得到解决,请直接发邮件至邮箱。

从可再生能源发展看水电温室气体减排作用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2-04-25  浏览次数:

  有关水电的温室气体减排作用,历来都存在着一些争议。有些问题我们已经多次重复过了,例如,我国的水库从来都是要在蓄水前进行清理,所以,某些所谓热带水库腐败的植物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的现象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在我国。其次,所谓某些水电站水库的温室气体排放高于火电厂的传言,都是一些不肯说明多大的水库与多大的火电站相比较的结果。深究起来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找不到一个实际的案例。


  相反,为了澄清这种似是而非的谣言,2004年北京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之前,联合国有关机构曾经委托加拿大做过专门研究,基本上澄清了这种错误说法。最近瑞士联邦水科学技术研究所在制定绿色水电的评价标准时,更加明确地指出了瑞士观测到每百万千瓦时水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3到4吨,相应的百万千瓦时火电排放高达850到990吨。数据说明,如果在瑞士产生同等电力,水电与火电两种发电方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差距,可能高达200到300倍。


  除了上述这些具体的水电温室气体问题的争论,本文将从另外两个更加宏观的角度,论述水电开发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作用。


  一、《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方向不容置疑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的共同影响,全球气候正经历一场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已引起了国际社会和科学界的高度关注。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就气候变化问题进行科学评估。IPCC分别于1990年、1996年、2001年出版了三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目前正在组织科学家撰写第四次评估报告。


  2001年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1860~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4~0.8℃,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20世纪最暖的十年。有许多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全球增暖大部分归因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100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明显增加0.5~0.8℃,比同期全球增温平均值略高。近50年,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增暖更加明显。近100年中国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地区差别和长期波动较大。近50年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华北和东北地区干旱趋重,长江中下游流域和东南地区洪涝加重。1990年以来,多数年份全国年降水量均高于常年,出现南涝北旱的局面。


  据气候模式预测,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4~5.8℃,全球特别是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降水量将增加。未来中国气温增加明显,降水量也会呈增加趋势。与2000年比较,202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将增加1.3~2.1℃,2050年增加2.3~3.3℃。预计到202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可能将增加2~3%,到2050年可能增加5~7%。未来中国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可能增大,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存,但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全球变暖对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如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河(湖)冰迟冻与早融、中高纬生长季节延长、动植物分布范围向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等。


  气候变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能以负面为主,将使我国未来农业生产面临以下三个突出问题: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作物种植制度可能发生较大变化;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等发生变化,特别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与高温热浪天气有关的疾病和死亡率可能增加。气候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还将严重影响到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目前的研究认为,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成分增加,尤其是二氧化碳成分的增加。因此,除了对还原氧气和碳元素积蓄能力较强的森林面积的不能大幅度减少之外,过多的燃烧矿物能源,造成埋藏地下的碳元素大量释放,是造成温室气体的最主要的因素。为了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已经制定了《京都议定书》要求各国按照计划,缩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数量。我们知道目前的温室气体主要来自现代化社会的巨大的能源需求,减小温室气体的排放不能以牺牲人的现代化生活为代价。所以,应用不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减少矿物能源的应用就是我们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公认的最佳方案。


  我们需要强调,现在有一些人研究温室气体排放的时候,有些偏离方向。他们总是热衷于找出来某种所谓新的“温室气体排放元凶”。实际上这是一种方向性的错误。我们可以把地球表面的碳循环,看成是一个几万年来不断演变而成的正常的碳循环系统。这个系统中的任何碳排放、转换都应该是基本平衡的,不会导致地球大气中的碳含量发生突变。但是,地球上还有大量的矿物能源被埋藏在地下。这矿物能源是几亿年以前的动植物躯体沉积形成的,也可以说这些矿物能源是几万年以来早已退出了地球表面的碳循环的碳元素。快速的、过量的把这些早已经退出碳循环的地下矿物能源挖出来、燃烧掉,使其重新回到地球大气中去的行为,是造成温室气体不断增加的真正原因。


  例如,最近有研究报告说,牛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汽车。但是,从如果我们地球碳循环的宏观上分析,即使牛屁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高于汽车,它也不会像汽车那样造成地球的温室气效应。因为牛总是要吃草、吃饲料。每头牛一生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中的碳含量,总不会超过该条牛一生中所需要吃掉的草料中的碳含量。当我们担心牛的二氧化碳排放过高的时候,不要忘记维持牛的生命所需要的饲料(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可能需要消耗同样多的二氧化碳,并在光合作用下把它变成氧气。正是牛的生长和饲料的生长,一起构成了一次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这与汽车燃烧矿物能源,释放出大量埋藏于地下的碳元素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的。